汪浩 | 風傳媒 – 2016年8月21日 上午7:16
自2016年1月16日蔡英文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以來,習近平有過兩次對臺政策的公開講話:第一次是3月5日,習近平強調「我們對臺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不會因臺灣政局變化而改變。」第二次是7月1日,習近平強調「我們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勢力。對任何人、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進行的分裂國家活動,13億多中國人民、整個中華民族都決不會答應!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 兩岸雙方應該胸懷民族整體利益,攜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打拼。」
可是,他去年3月4日的一句「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早就把臺灣民眾從夢中驚醒了。「地動山搖」是什麼意思呢?當然是武力威脅的意思,因為臺灣民眾都知道中國還有一千多枚導彈對著臺灣。其實,「和平統一」與「武力解放」一直是中國對臺政策的一體兩面,從毛澤東,鄧小平到習近平,66年來沒什麼本質的變化。。
1950年初,中共在中國大陸全面勝利後,毛澤東就已準備武力解放臺灣了。韓戰的爆發以及中國的出兵朝鮮,使解放軍無法同時攻打臺灣,然而毛澤東對解放臺灣依然耿耿於懷。韓戰於1953年7月停火後,中國的軍事目標又轉向臺灣。1954年和1958年,毛澤東在臺灣海峽發動了兩次重大的戰爭危機。在第一次臺海危機時,中國的口號是:「一定要解放臺灣」,那個時候,打是唯一的準備。1954年12月「臺美共同防禦條約」簽署後,中國的態度就改變成「不怕打,也不拒絕談」。周恩來提出:「臺灣地區緊張局勢的形成是由於美國武裝力量的侵入,這威脅到中國的安全。為瞭解決這個問題,只有美國同中國坐下來面對面地談判。」1955年5月31日,周恩來首次代表中國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臺灣有兩種可能的方式,即戰爭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國人民願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臺灣。」但到中美建交前的整個毛澤東時代,以武力「解放臺灣」,仍是中國的既定的國策。
毛澤東在1970年代初衝破意識型態的障礙與美國言和,是基於這種新關係給中國的國家安全帶來的好處。當時,中國正陷於國內危機之中,文革已將中國的精力消耗殆盡,而中國邊境四面都籠罩著戰爭的陰影, 處境極為危險。在中美關係解凍之初,尼克森試圖以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換取中國承諾以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對於尼克森的意圖,毛澤東、周恩來是十分清楚的。1972年2月21日,毛澤東、周恩來與尼克森、季辛吉會談,毛澤東說:「從現在起,在我們之間可以不考慮這個問題,把它放到一百年以後再考慮。」「何必如此焦急?這個問題不是一個重要問題,國際問題才是一個重要問題。」「臺灣是個小問題,大問題是世界問題。」但是,毛澤東說「臺灣是個小問題」,只是一種姿態。在此後與周恩來的會談中,尼克森說:「我們支持任何可行的有關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行動。」周恩來回應:「我們已經等了二十多年,可以坦白地說,我們也能夠等更長的時間。… 我們說我們將努力促成和平解放,但這是一個有關雙方的事情。我們希望這樣,但是如果他們並不這樣想,那我們怎麼辦?... 臺灣的解放顯然是我們的內政。… 我們不會請你們弄走蔣介石,我們要自己解決。」尼克森問:「和平的解決?」周恩來答:「是的,我們有這個信心。」但是,1972年2月28日,中國在「上海公報」中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早已歸還祖國,解放臺灣是中國內政,別國無權干涉。」毛澤東、周恩來並沒向尼克森承諾只以和平的方式解放臺灣。
到1973年11月12日,毛澤東卻對季辛吉強調「我不相信和平轉變。」毛澤東說國民黨「是一撮反動分子。」「他們怎能和我們合作?我說我們現在可以不理會臺灣,等一百年後再說。」事後,毛澤東特別召集政治局會議批判周恩來「和美國人打交道時犯下右派的錯誤。」因為當天周恩來曾對季辛吉表示,中國會用和平手段解放臺灣,毛澤東說這是不對的,「臺灣只能用打的。」1974年11月26日,剛接任第一副總理鄧小平會見季辛吉。在談到臺灣問題時,鄧小平只是強硬地重申了毛澤東「我們不相信和平交易」。鄧小平堅持不承諾放棄武力。在1975年12月福特總統訪問北京時,鄧小平又重複了毛澤東有關和平過渡的不可能性的表述。鄧小平於1974-1975年間與美國人打交道的強硬態度,使季辛吉感到鄧小平咄咄逼人。
在鄧小平時代,隨著中美關係的改善,臺海兩岸的關係也走向緩和。但是,鄧小平始終不肯在臺灣問題上作放棄使用武力的承諾。鄧小平執掌中國大權後,於1978年5月21日會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助理布熱津斯基, 雙方開始建交談判。關於美國的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希望」,鄧小平表示:「關於兩國關係正常化問題,你們要表示你們的希望,這可以;但我們也要表示我們的立場,即中國人民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解放臺灣,是中國人自己的事。」1978年10月25日,鄧小平又表示:「美國總希望我們承擔義務,不使用武力解放臺灣。如果這樣,反而會成為和平統一臺灣的障礙,使之成為不可能。」11月2日,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伍德科克把建交公報草稿交給中方,要求中國不要反對美國關於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聲明。鄧小平從策略上考慮,如果美國是單方面提出它希望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這不影響中國的立場,遂於12月4日告知美方:中國方面可以不提出抗議。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發表了建交公報。在同一天,美國和中國都有一個單方面聲明。中國聲明「至於解決臺灣回歸祖國,完成國家統一的方式,這完全是中國的內政。」但在,中美建交公報中,中國放棄了在上海公報中「解放臺灣」的說法。1979年1月5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記者時表示:「卡特總統曾表示一種願望,希望能夠用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我們注意到這個願望,但是我們同時也表示這是中國的內政問題。我們當然力求用和平方式來解決臺灣回歸祖國的問題,但是究竟可不可能實現,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承擔這麼一個義務:除了和平方式以外不能用其他方式來實現統一祖國的願望。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手捆起來。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手捆起來,反而會妨礙和平解決臺灣問題這個良好願望的實現。」此後,鄧小平逐步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案。
經歷了1978年中美建交談判到1982年中美簽定「八.一七公報」,鄧小平更堅定了在臺灣問題上「不能排除使用武力」。1981年8月26日,鄧小平在會見臺灣傅朝樞時說:「我們要力求通過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某種情況下被迫使用武力。即使使用武力方式解決臺灣問題,臺灣的現狀也可以保持不變」。鄧在此並沒解釋,如何能在武力解放臺灣後,臺灣還可以「保持現狀」。1982年8月17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大使恒安石時指出:「關於臺灣問題,這完全是中國的內政;在公報裡,中國重申了爭取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政策,決不意味中國向美國或任何人作出什麼承諾,也決不允許曲解為美國停止售臺武器要以臺灣問題的和平解決為前提。」這是與雷根總統的看法針鋒相對的。1984年10月22日,鄧小平說:「我們堅持謀求用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但是始終沒有放棄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們不能作這樣的承認。如果臺灣當局永遠不同我們談判,怎麼辦?難道我們能夠放棄國家統一?當然,絕不能輕易使用武力,因為我們精力要花在經濟建設上,統一問題晚一些解決無傷大局。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們要記住這一點,我們的下一代要記住這一點。這是一種戰略考慮。」 中共是一個崇拜暴力革命的列寧主義政黨,毛澤東和鄧小平迷信武力。鄧小平認為,如果承諾不以武力解決問題,那麼臺灣就永無解放之日。堅持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是鄧小平處理臺灣問題的一個立足點,他還鄭重交代:「我們的下一代要記住這一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成立以後,對於解決臺灣問題基本口號是「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也就是武力的解放。1982年通過的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宣稱「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2005年3月14日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 “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所以,對於「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血濃於水的一家人」,中國是從未放棄過武力威脅的。問題是,習近平如何判斷什麼是「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呢?1949年以來,臺灣與中國就一直是分裂的,怎麼能再分裂一次呢?
中國歷來在宣傳上高喊,臺灣問題是國家統一的問題,是一個民族感情的問題。這種宣傳上的高調,似乎使這一問題沒有什麼迴旋的餘地。但是,1972年毛澤東說過:「世界事大,臺灣事小。」「把它放到一百年以後再考慮。」鄧小平也表示過「如果一百年不行,那就一千年。」習近平能等多少年呢?
*作者為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
如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 「我愛社區」 按吧!
● 建議少喝咖啡是錯誤的,研究證明可降低死亡率、護血管、防糖尿病...
● 慘!看錯人民幣,台灣3700家企業面臨關廠風暴
● 長這3種腳的女人,不是富婆就是女老板
● 顧立雄踢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台灣會不會一蹶不振、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