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商周出版】【糖尿病的發病原因】
血液中的葡萄糖是身體重要的燃料,帶領身體肌肉組織做各種活動,也是推動大腦思考活動的舵手。當我們吃下食物,身體吸收轉化成葡萄糖,血糖因此升高。血糖升高時胰臟會分泌胰島素進入血流,幫助身體細胞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這時血糖的濃度會下降。若過久沒進食,肝臟會分解肝醣以維持適當的血糖濃度。
如果血液裡的葡萄糖濃度持續過高,就是罹患了糖尿病。血糖過高,身體各個組織等於泡在糖水裡,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大問題。
糖尿病分成兩類,「第一型糖尿病」起因於胰臟細胞受到免疫系統攻擊而受傷,無法分泌胰島素,血糖於是居高不下。免疫系統攻擊胰臟可能是基因與環境共同影響的結果,確切原因還不是非常清楚。
「第二型糖尿病」起因於細胞對胰島素的感受性降低,細胞因而無法利用血糖,這也是目前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這類糖尿病患者還有體重過重的問題。
另一個常聽到的糖尿病分類是妊娠糖尿病:孕婦過去並沒有血糖問題,懷孕時血糖卻偏高,起因於胎盤會分泌某些拮抗胰島素的荷爾蒙,身體細胞因而無法利用血糖。大部分的孕婦會在產後恢復正常血糖控制。
糖尿病知多少?3分鐘全攻略一次看懂
【糖尿病會有哪些症狀或併發症?】
常見症狀:無論第一型或第二型,最常被提起的症狀就是三多:吃多、喝多、尿多,雖然不停吃吃喝喝,患者體重卻不增反降。
人也會愈來愈疲倦無力,總覺得想睡或有點躁動。假使罹患的是第一型糖尿病,症狀通常會來得又快又猛;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剛開始的症狀輕微,隨著血糖控制愈來愈差,症狀才會明顯。若這時仍沒有控制血糖,身體組織繼續泡在糖水中,傷害持續進行。
併發症:最常見的三個糖尿病併發症分別出現在眼睛、神經、腎臟。血糖過高會破壞眼球內的視網膜血管,血管澎大並滲漏出少許血液,患者視力逐漸變模糊,甚至有失明的危險。我們體內全身上下布滿了神經,都需要血管供應養分和氧氣,但是血糖過高會破壞神經纖維,讓患者產生麻木感,最常先出現在腳底及指尖。
另外,神經因高血糖受破壞後,無法敏銳地傳遞痛覺訊息,如果患者腳底踩到異物受傷了,或是不小心被燙到,都可能不知不覺,因而更容易受傷。不幸的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反覆感染,受傷後傷口不易癒合,因而常常演變成需要截肢。當神經被高血糖漸進破壞,患者會抱怨腸胃不舒服,有可能噁心嘔吐、拉肚子、便祕。男性患者到後來也會有勃起障礙。
通常糖尿病患者最擔心的就是後期進展到腎衰竭需要洗腎,為什麼呢?腎臟內負責過濾出尿液的腎小球,其實是一大團的血管,血糖過高就會影響到腎小球的過濾功能,無法排出身體不要的廢物,甚至還會將身體需要的有用物質滲入尿液裡。當腎臟無法過濾血液,腎臟就會衰竭。
糖尿病知多少?3分鐘全攻略一次看懂
除了眼睛、神經、腎臟病變之外,更不能忽略糖尿病也對心血管疾病影響深遠,因為血糖過高就會改變血管型態,患者更容易有動脈硬化、心肌梗塞、中風,甚至死亡。
妊娠型糖尿病造成的問題也不少,當孕婦的血糖過高,血糖會隨著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導致胎兒長太大,有時導致孕婦無法自然生產,需要採用剖腹產。胎兒一出生容易血糖過低。若孕婦沒有控制高血糖,會繼續引發妊娠毒血症,導致胎兒及孕婦死亡。若孕婦及胎兒都存活了,往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均比一般人高。
【如何控制血糖與治療?】
就醫檢查:若有吃多、喝多、尿多、體重下降的患者,別忘了就醫檢查是否有糖尿病。假使沒有症狀但年紀已大於45歲,也該要定期抽血檢測血糖值。另外,由於體重過重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子,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5就要注意,即使是年輕人也該抽血檢查血糖。
控制血糖的方法:確診為糖尿病後,最重要的是要調整生活習慣及維持適當體重。可以從飲食及運動下手。吃得更健康:多吃蔬果及全穀類,調整烹調方式,減少油炸,少碰精緻碳水化合物或高脂食物;常做運動:運動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感受性,幫助細胞利用並降低血糖,一周內最好要做30分鐘的運動至少3次,並且將步行、跑步、騎腳踏車等運動融入生活中,取代久坐及開車等靜態活動。
改變生活習慣、控制體重之後,有些患者的血糖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不用再服藥,但請務必記得,要持之以恆地保持這些好習慣,並定期回醫院追蹤。
手術治療(針對特定患者):少數病態型肥胖(身體質量指數大於35)的患者可以考慮「減肥手術」,外科醫師會切掉部分腸胃道再重建,以減少患者吸收過多營養。部分患者對減肥手術的反應良好,術後能擺脫糖尿病。但要提醒大家,手術並非萬靈丹,減肥手術有一定的風險,甚至可能會帶來死亡,只適合少數患者。若有疑慮,請務必好好與醫師溝通。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因胰臟遭受免疫攻擊而受傷,無法分泌胰島素,這時「胰臟移植」是個選項。然而,移植他人的器官到自己體內需要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以預防器官排斥,有時反而會帶來更大的問題。考量到手術及術後照護的風險,目前醫師僅會建議對病情嚴重,或同時腎臟衰竭的糖尿病患者考慮做胰臟移植手術。
【糖尿病患用藥常識】
若患者忌口、減重、多加運動後,血糖仍舊過高,就要開始用藥治療。醫師通常會先開給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用藥,糖尿病的藥物分為幾種,有的會刺激胰臟分泌更多胰島素,有的會減少腸胃吸收食物的醣份,有的會增加細胞對胰島素感受性,以利運用胰島素。
治療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用針劑的胰島素,或第二型糖尿病以藥物控制血糖不佳的患者也需要用胰島素治療。胰島素不能口服,因為腸胃內分解食物的酵素會分解掉吃進肚裡的胰島素,影響功效。
因此胰島素多做成筆型針劑,讓患者在家裡施打。胰島素也分成超短效、短效、中長效、長效等不同類型,患者常常要在早晨與晚上分別施打不同劑量、不同效用的胰島素。要謹慎注意,別搞錯劑量與劑型。
【健康注意事項】
無論用哪種方式控制血糖,居家監測血糖都非常重要!因為血糖變化有時極快,隨著患者的飲食、活動量、情緒壓力等變數而上升下降,因此在家要常量血糖數值記錄,避免藥物過量或不足帶來低血糖等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需要持之以恆維持良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並控制體重在適當範圍內,要做到並不容易,因此更需要家人與朋友的支持。從居家改變烹調方式,少油少鹽少高醣分,並多呼朋引伴做運動,相約打球、游泳、健走或騎腳踏車等活動取代吃吃喝喝的宴會。若有吸菸習慣或酗酒問題,請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戒菸戒酒。生活型態變得更好,血糖自然會控制下來,甚至也能控制血壓與血脂。
前面曾提過糖尿病患者會有視力、神經、腎臟等問題的併發症,因此平日要特別注意:不要太常使用3C產品;好好保護腳,盡量穿著鞋襪不要光腳,免得受傷變成難癒合的傷口;天氣冷想要泡腳或烘腳一定要使用定溫系統。
糖尿病患者對痛覺及溫覺較遲鈍,若僅用腳試溫度,可能並不覺得熱,其實已經燙傷皮膚了!小便時要注意有沒有異狀,若常常看到尿液裡有泡泡或尿量減少,就要去求醫。
本文出自商周出版《Dr.小志志圖解健康醫學》
如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 「我愛社區」 按吧!
● 世界上最好的3種「長壽葯」 垂手可得!
●社區相關行業的福音!社區互聯網可以幫您打廣告!
● 萬萬沒想到!“天下第一大補”竟然是它!?趕快補!!
● 多數人不知道,吃這水果,可以「預防中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