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躲在老化的外衣下,讓長者病痛多又不開心。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老人憂鬱症比率約7%,董氏基金會推算,全台逾60歲的445萬人之中,約31萬患有憂鬱症,年齡愈大,憂鬱愈容易藏在老化的外衣之下。
專家指出,失眠、缺乏食欲、體重下降或經常碎念,恐是憂鬱警訊,但經常被誤以為老化,因而就診率低或延誤就醫。
病痛不斷卻檢查正常 原來是憂鬱症
羅東聖母醫院前院長、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永興回憶,自已年邁的母親經常說:「我愈來愈沒用了,還不如早點走…」加上經常失眠、食欲不佳、記憶力下降、抱怨身體大小病痛不斷,常跑醫院、掛不同科別看病,2、3個月都找不出病因,最後在精神科發現罹患憂鬱症。
老年憂鬱症 腦中血清素失調
陳永興解釋,老年憂鬱症盛行率高,主要原因包括缺少家人陪伴、伴侶及朋友離世或活動力不如以往、收入減少等。雙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耀東表示,儘管家庭幸福、衣食無虞,老年人仍可能因腦部血清素失調,引起退化型憂鬱症,容易因為情緒不好,將身體小病痛放大,老是感覺身體狀況差。
情緒低落逾2周 小心老人憂鬱上身
陳永興說,若長者情緒低落持續2周至一個月、自我責備次數增加、心生厭世感,恐是憂鬱而非老化。透過及早診斷與治療,老年憂鬱症可以改善。
預防憂鬱得提早開始,李耀東說,長者常因退休頓失工作重心、成就感來源,產生退休後憂鬱,建議可預做退休計畫,如廣交好友,退休後可彼此陪伴、累積運動習慣、培養興趣等。
食物富含色胺酸 讓老人家好開心
至於飲食建議,台大醫院營養師葉宜玲說,吃下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如適量堅果、乳製品、黃豆製品和香蕉,可提高腦內血清素,讓心情平和、快樂,或飲用抗氧化食物,如深色蔬果、含OMEGA3的食物、維生素B群與維生素C,也可達到相同效果。
身體狀況
老化:常出現骨質疏鬆、關節疼痛、代謝不好、血壓高等問題
憂鬱:常抱怨頭痛、胃痛、頸部痠痛等身體疼痛,但檢查正常
情緒
老化:因失去健康或朋友等情緒低落
憂鬱:悶悶不樂、看什麼都不順眼,持續2周以上
作息與行為
老化:易感疲倦、但仍有活力從事相關活動
憂鬱:易失眠、對所有事物失去興趣、不想出門
記憶力
老化:記憶力下降
憂鬱:因注意力不集中而記憶明顯減退,強調自己想不起來
言語
老化:易重複、叨絮
憂鬱:強烈負面、自責與無價值感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陳永興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