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新聞中心傅鴻儒 / 2025.11.9
粒線體被稱為細胞的「生命發電廠」,食物與氧氣都得靠它轉換成能量,才能維持生理運作。然而,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警告,台灣人天天都在喝的一種飲品,竟然是傷害粒線體的「無形毒物」!當粒線體受損,腎臟細胞將如同「缺電」般失能,長期累積更恐引爆腎功能衰退危機。
含糖飲料是粒線體殺手!腎臟也會「缺電」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喝掉超過10.7億杯手搖飲,產值達1300億元,被封為不折不扣的「手搖杯王國」。但這杯香甜的含糖飲料,卻可能成為粒線體與腎臟的「無聲殺手」。
洪永祥醫師於臉書專頁解釋,高糖分會導致體內氧化壓力增加,刺激自由基生成,損傷粒線體DNA,使能量轉換效率下降。長期如此,腎小管細胞容易出現代謝失衡與發炎反應,這正是許多慢性腎病變患者腎功能惡化的關鍵之一。
原來,腎臟是一個極度耗能的器官,每天要過濾約180至200公升血液、回收水分、調節電解質與酸鹼平衡,而這些功能都仰賴粒線體提供能量。洪永祥醫師比喻,當粒線體因飲食習慣受損,就像發電廠停電,腎臟也會隨之「罷工」。
粒線體壞了腎臟跟著罷工,醫揭4大元兇
造成粒線體受損的因素除了高糖飲食,還包括老化與氧化壓力、長期壓力與睡眠不足、以及藥物或環境毒素。
洪永祥醫師指出,隨著年齡增長,粒線體DNA容易被自由基攻擊,導致細胞發炎與能量流失,而慢性壓力或睡眠剝奪,則會干擾粒線體修復機制,使腎臟更難恢復正常功能。
此外,部分止痛藥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及重金屬污染,也會直接破壞粒線體膜電位,引發腎小管損傷。洪永祥醫師提醒,腎臟患者應謹慎使用藥物,避免額外負擔。
不只戒含糖飲料!給細胞適度挑戰,啟動修復粒線體
「保護粒線體,就是保護腎臟!」想維持粒線體健康,隨時讓腎臟維持「滿電狀態」,第一步就是「戒糖」。洪永祥醫師提醒,減少含糖飲料與加工食品,是避免粒線體受氧化傷害的關鍵。如果難以一次戒掉,不妨嘗試以下戒糖妙招,循序漸進進行:
- ●變更甜度:全糖改成半糖或微糖,再逐步改成無糖
- ●減少頻率:每天一杯,改成一週一杯、一個月一杯
- ●挑健康飲料:用無糖茶、無/低糖豆漿、優酪乳、牛奶、自製蔬果汁(不濾渣)取代含糖飲料
其次,還必須讓身體「適度受挑戰」。基因醫師張家銘在臉書貼文曾解釋,間歇性斷食能啟動細胞的自噬作用,清除老舊、受損的粒線體並促進新生,讓能量供應更穩定;高強度運動(HIIT)可促進新粒線體生成;而低氧訓練則能幫助細胞提高氧氣利用效率。這些短暫但間歇性的挑戰能讓細胞重新學會修復,提高整體能量代謝與抗壓能力。
最後,要有效修復粒線體,絕對不能少的正是睡眠!張家銘醫師和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不約而同強調,睡眠是粒線體的重要修復時機。良好的睡眠能讓全身細胞好好休息,建議白天多運動、多曬太陽,晚上至少提前30分鐘放下3C產品,讓褪黑激素正常分泌,才能開啟粒線體休息與修復模式喔!(早安健康)
社區經營必備的三本經典好書:
★開會沒有您想像中的容易,一定要買書學習!
如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 「我愛社區」 按
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