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 新聞中心吳旻珊 / 2025.7.28
品茶是許多人養生放鬆時的興趣愛好,而且無論是紅茶、綠茶、青茶或烏龍茶,其中的營養價值都非常高,豐富的兒茶素、單寧酸、維生素與礦物質,具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既有助於減重,還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然而,喝茶好處雖多,仍有6種喝茶習慣不利健康,包含選錯喝茶的時機、甚至以茶代水,容易引起腸胃不適、心悸、還可能增加傷腎風險,甚至提高得到癌症的機率。
喝茶NG習慣1:空腹喝茶、常喝濃茶
茶中含有咖啡因,空腹喝茶或是喝過濃的茶,容易導致胃酸異常分泌、消化道黏膜刺激、腸胃不適,特別是本身有胃潰瘍、胃病病史的人尤其要小心。同時因為大量咖啡因可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引發心悸、頭暈、疲勞或站立不穩的情況,而這種現象又稱作「茶醉」。
值得注意的是,喝大量濃茶所引起的利尿作用,會使體液容積下降,而桃園醫院的衛教資訊特別點名慢性腎臟病患者,原本調控體液的功能就比一般人來的差,如果還毫不節制地喝濃茶,很可能會讓腎功能急性惡化,或進展至嚴重腎衰竭。
喝茶NG習慣2:飯後馬上喝茶
你有聽說過「飯後一杯茶助消化」的說法嗎?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李寧在《健康的第一步,營養師教你喝好水》一書中提到,飯後馬上喝茶的話,等於是讓大量的水進入正在消化食物的胃中,會沖淡胃分泌的消化液、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
同時,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會與食物中的鐵產生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物質,時間一長甚至誘發缺鐵性貧血症狀,建議至少用餐後半小時左右再喝茶。
喝茶NG習慣3:喜歡喝燙茶
用熱水沖泡茶葉能讓茶香更明顯,許多人自己在家泡茶時都會使用將近100℃的沸水,甚至習慣泡完沒多久,還熱呼呼的就往嘴裡送,但這種習慣要小心對食道黏膜造成傷害!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因此任何食物和飲品在入口時就要特別注意溫度,若是覺得食物燙口,就要稍微吹涼或放量,避免食道或口腔黏膜受損,因而增加黏膜病變、甚至罹患食道癌的機率。
喝茶NG習慣4:靠喝茶來解酒
網路流傳「茶裡的單寧酸會抓住酒精」能起到解酒的作用,而茶中所含的多酚類物類,還有助於保肝,因此喝酒後來一杯茶再適合不過?但廖偉呈藥師在粉專「微笑藥師Phar.Smile」撰文破解流言,由於酒精會刺激胃黏膜,太濃的茶也會刺激胃黏膜,兩者加起來只會讓胃部不適感更強烈,尤其是空腹和有胃酸分泌過多等問題的人,更要避免同時喝茶與酒。
喝茶NG習慣5:把茶當水喝
因為不喜歡無色無味的開水,所以選擇「以茶代水」嗎?每天喝大量的茶確實也是補充水分的方式之一,但是國健署表示,茶裡所含的咖啡因有利尿作用,攝取過多反而會加速體內水分的流失,且長期以無糖茶代替開水,更可能阻礙鈣質、鐵質的吸收,也會增加胃部負擔,因此白開水還是最佳補水來源,不建議長期以茶代水,且每天喝茶飲用量也最好控制在600ml內。
喝茶NG習慣6:用茶配安眠藥或氣喘藥
你也習慣吃藥時隨手有什麼就拿起來配嗎?除了溫開水以外,茶也是很多人吃藥時會搭配的飲品,因為無糖且成分單純,又被認為是健康飲品,所以容易被誤會和藥一起服用也沒關係,但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黃文宏醫師提醒,茶葉含有會提振精神的咖啡因,和鎮靜、抗焦慮的藥物服用的話,藥效就會降低;若與支氣管擴張劑等氣喘治療藥併服,也會增加副作用發生率,產生心悸的症狀。(早安健康)
社區經營必備的三本經典好書:
★開會沒有您想像中的容易,一定要買書學習!
如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 「我愛社區」 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