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S 王芊歷 / 2024.12.14
一名科技公司35歲的工程師,不幸罹患大腸癌第3期,怎料術後又併發肝臟轉移,經過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詢問後,得知男子是典型的肉食主義者,無肉不歡的習慣連加工肉品都不放過。劉博仁醫師指出,男子罹癌後決定吃素、討論營養療法,並認為男子愛吃肉與大腸癌、併發肝臟轉移脫不了關係。
劉博仁醫師在臉書發文,分享10年前的大腸癌病例,他提到,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加工肉品,像是培根、香腸、臘肉、熱狗、火腿等列為「一級致癌物」;未加工的紅肉,如牛肉、豬肉、羊肉、馬肉等,則被列為「二A級可能致癌物」,前者確定對人體顯著致癌,後者則是對動物具有致癌性,但對人類很可能有致癌性。劉博仁醫師強調,一些流行病學調查認為,紅肉與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胰臟癌、胃癌,甚至是乳癌有關。
劉博仁醫師指出,紅肉之所以跟腫瘤有關,可能是裡頭的血紅素(heme)、亞硝胺(nitrosamine)、多環芳香烴(polycyst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或異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 HCAs)等導致,其中血紅素的鐵因會產生較高的自由基反應,可能跟細胞癌變有關。另外,紅肉過量油脂會刺激消化脂肪的膽酸分泌,而膽酸會被腸道壞菌轉變成致癌的次級膽酸,這也是紅肉可能致癌的機制之一。
劉博仁醫師補充,不論流行病學調查的準確性如何,能少吃就少吃,「最起碼加工肉品能不碰就不碰,而紅肉總量不要超過每星期500克,平均下來每天不要超過一個手掌大小的量」。劉博仁醫師提醒,每日一定要吃至少5份蔬菜以及最多2份水果,蔬菜包含可溶性以及非可溶性纖維,纖維的好處是可以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內容物快速移動,降低紅肉裡致癌物質與大腸黏膜接觸時間,還可增加腸內良好菌相,幫助代謝致癌物質。
至於癌友最關心的話題,也就是接受化放療時,應大量吃紅肉來補血、補充體力,劉博仁醫師建議,癌友應優先補充雞蛋、白肉,如去皮雞肉、中小型深海魚、蝦肉等,加上足量的豆類穀類植物蛋白,如果此時血紅素以及白血球仍可以維持,那就不必吃紅肉。劉博仁醫師說,除非化療結束後,血紅素降到10以下或白血球降到3000以下,再吃一些紅肉來補充即可,此時紅肉才算是「必要之惡」。(TVBS 報導)
社區經營必備的三本經典好書:
★開會沒有您想像中的容易,一定要買書學習!
如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 「我愛社區」 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