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
曾演出《光陰的故事》、《暗戀桃花源》等知名劇作的71歲演員李立群近日健康狀況亮紅燈,不僅確診Covid-19、感染肺炎,近日又發現全身長疹子、不時抽痛,罹患帶狀皰疹,醫師推測,因為感染新冠病毒,導致免疫下降所致,兩個月內三度住院的他,忍不住貼文自嘲:「這什麼運啊!」
根據《CTWANT》、《三立新聞網》報導,李立群曾拍片表示,自己今年5月在上海確診Covid-19後住進醫院,回台後又因肺炎住院,當他康復後飛往上海,不料身體竟開始長疹子,不僅不時抽痛,脖子後方也又痛又癢,本以為是太久沒住,房子不乾淨有蟎蟲導致,因而自行擦消炎藥膏,沒想到病情完全沒有好轉,還痛到骨子裡,就醫後才發現竟是得了帶狀皰疹,為此住院2周。
李立群也反省這次會嚴重到住院是因為二度疏忽,「第一,我延誤治療,以致於這個皰疹感染變嚴重,第二,我在家裡瞎抹消炎膏,自個兒病急亂投醫。」他透露自己一天要吃10幾顆藥,還有分飯前、飯後的藥「一不注意很容易就忘了」,他感性說道還好有老婆陪,「如果沒有我老婆,那就太可憐了,希望過了今年希望好一點。」
皮蛇是水痘病毒復發!神經痛、水泡…雖不致命但痛不欲生
帶狀皰疹俗稱「皮蛇」、「蛇纏腰」,是水痘病毒感染復發所致,若過往曾得過水痘,病毒就會潛藏在神經節中,一旦免疫力下降,病毒就會再次活化、增生,導致神經發炎、皮膚紅腫、水泡,而形成帶狀皰疹,特點是會沿著皮節分布發疹,並長出單側、疼痛的水泡,好發於年紀大、免疫力較差的族群。
帶狀皰疹雖不致命,但症狀常令人痛苦不堪。根據台北榮總、台大醫院資料,典型的帶狀皰疹可分為3大時期:
- ●先兆期:以神經痛為主,可能會有燒灼感、刺痛、搔癢。
- ●皮疹期:疼痛部位產生群聚的紅色皮疹、水泡,且沿著神經的走向呈現帶狀或線狀分布。水泡癒合、結痂後,可能會伴隨著局部淋巴結腫大、疼痛、發燒。
- ●皰疹後神經痛:神經受損後恢復期較長,可能會在皮疹完全復原後仍產生疼痛,神經受損嚴重的話,疼痛可長達數年之久。
因此,治療帶狀疱疹時目標在減輕症狀、加速癒合,並降低皰疹後經痛等後遺症的發生機率。可透過抗病毒藥物、藥膏等方式治療,民眾切不可信偏方,亂擦其他藥膏。
此外,帶狀疱疹通常會發在胸部、臉部、腰部、頸部區域,也可能遍佈全身,由於一開始容易被誤以為是一般疹子而延誤就醫,醫師提醒,初期若發現身體輕微刺痛、癢癢或灼熱感,4~5天之後皮膚出現水泡,伴隨而來的就是椎心刺骨的劇痛時,千望不要輕忽,要儘快就醫。
確診新冠輕症增15%帶狀皰疹風險!營養師曝6預防妙招,提升免疫力
根據統計,每3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患帶狀疱疹。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黃立民曾受媒體訪問提醒,50歲以後罹患帶狀疱疹風險會逐漸增加,另有研究證實,失眠、壓力大、情緒不佳等因素都會影響免疫系統,增加患病風險風險。
此外,還有研究發現,感染新冠肺炎的輕症患者,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增加15%,住院患者則約增加20%風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建議,新冠肺炎痊癒後,需給身體2週的復原時間,並暫停馬拉松、登山等劇烈運動,避免帶狀疱疹趁虛而起。
若要預防帶狀皰疹發作,打疫苗是最簡單的方法。黃立民說明,施打帶狀皰疹疫苗後,保護效果達9成、保護力可維持10年,建議民眾可在新冠症狀緩解2周以上後,經醫師評估接種帶狀皰疹疫苗。營養師馬鳳吟則曾於臉書專頁建議,民眾可透過6方式預防帶狀皰疹發生:
- 1.減少高油高糖飲食:避免身體發炎。
- 2.吃多種顏色蔬果:植化素抗氧化。
- 3.補充益生菌:腸道是免疫系統重鎮,可避免細菌、病毒與毒素進入血液,引發免疫反應。
- 4.補充維生素B群:當B群流失,免疫也會變差。
- 5.礦物質鋅:讓T細胞、自然殺手細胞發育成熟,幫人體抵禦外來病菌。可由牡蠣、牛肉、豬肉、蛋等食材攝取。
- 6.良好作息:睡眠充足、減少熬夜、飲食均衡、適度運動。
社區經營必備的三本經典好書:
★開會沒有您想像中的容易,一定要買書學習!
如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 「我愛社區」 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