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顧健康
食道癌在衛福部公布的2022年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排行第九,資深藝人安迪、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都是因為食道癌病逝。究竟食道癌症狀有哪些?為何食道癌被稱作「吃出來的癌症」?食道癌存活率高嗎?關於食道癌最重要的五大QA,Yahoo奇摩顧健康帶你了解。
食道癌是什麼?
食道是一條由外層肌肉和內襯黏膜構成的中空管狀構造,當食物經過咀嚼、吞嚥後,會通過咽喉,經由食道的擠壓進入胃部消化;換句話說,食道是食物從口腔進入胃部的必經之路。
而食道癌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食道上的惡性腫瘤。台灣癌症基金會說明,食道癌可分為鱗狀上皮細胞癌化病變後形成的「鱗狀細胞癌」,以及腺體細胞癌化病變後形成的「腺癌」兩大類。在台灣,鱗狀細胞癌發生比例占整體食道癌約90%,與菸、酒有顯著關係;腺癌則不常見,普遍發生於歐美地區,成因與胃食道逆流有關。
食道癌症狀有哪些?
很多人都聽說過「肝是沉默的器官」,卻不知道食道也是個沉默的器官!由於食道黏膜沒有感覺接受器,因此食道癌初期幾乎沒有任何徵兆,常被輕忽,又被稱為「無聲癌症」。隨著癌細胞擴大、產生遠端轉移後,食道開口變窄,食道癌病症才會明顯浮現,常見症狀有吞嚥時感覺食物黏在食道壁上滯留、緩慢通過,或者吞嚥困難、疼痛,導致食慾不振,進而體重減輕。
此外,根據馬偕紀念醫院衛教資料,食道癌還可能伴隨聲音沙啞、食道逆流、嘔吐、呼吸帶有惡臭味、火燒心、頸部異常腫塊、胸悶胸痛、上腹痛、高血鈣、骨骼疼痛、貧血、血便等症狀。
食道癌存活率高嗎?食道癌分期怎麼分?
在各項癌症中,食道癌存活率相對低,跟食道癌確診的期別有關。依據癌症TNM分期系統,食道癌可分為第零期、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新光醫院胸腔外科王孔民醫師指出,以台灣的情形而言,食道癌平均五年存活率僅有12%~15%,主要原因是食道癌早期不容易發現,就醫時往往已經晚期或已有遠端轉移,屬於預後較差的疾病。不過馬偕紀念醫院也提到,食道癌若能盡早接受診治,第一期五年存活率可達70%,但第二期便會降到40%,第三期僅有20%,第四期甚至不到10%,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非常重要。
食道癌檢查怎麼做?食道癌治療方式有哪些?
內視鏡是目前檢驗食道癌最精確的工具,醫師也會視患者病況,搭配進行食道造影X光檢查、胸部X光攝影、內視鏡超音波等,幫助判斷食道癌的程度。
至於食道癌治療方式,依照病程期別,以及患者的身體情況,會有不同的處置方式。第一、二期的食道癌患者,會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因多數患者都是到了中、後期才發現,長期進食不順、營養不良、缺乏抵抗力,加上術後併發症機率不低,普遍而言手術困難度高,針對晚期患者,通常會合併採取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提升效果。
食道癌高風險族群誰要特別注意?
衛福部示警,抽菸、飲酒、嚼檳榔,都是食道癌致癌因子,想要防範食道癌找上門,最好戒除不良習慣。
另需留意的是,醫學研究發現,臨床上仍存在不少「不菸不酒不吃檳榔的食道癌患者」,探究其中的致癌原因,除了肥胖、口腔衛生不良、食道曾經受傷、有胃食道逆流、患有巴瑞特氏食道、曾接受胸部或上腹部放射治療,「飲食方式」亦是關鍵之一,這也是為什麼食道癌被醫師稱為「吃出來的癌症」。國健署提醒,預防食道癌,平時應該注意:
●少吃燙口的食物,世界衛生組織已將超過65℃的熱飲視為食道癌的致癌因子。
●少吃含亞硝胺的食物,包含加工、煙燻、燒烤、醃漬物等食品,以免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多吃蔬果、適時補充維他命C,均衡營養。
●重視身體狀況,定期健康檢查,出現異狀時務必趁早就醫,把握治療黃金期。
Yahoo奇摩顧健康 實習記者:廖彥甄、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
社區經營必備的三本經典好書:
★開會沒有您想像中的容易,一定要買書學習!
如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 「我愛社區」 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