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楊定一(醫學博士)】
鼻腔內部的黏膜相當有意思,它既像皮膚一樣需要接觸外在環境,但又比皮膚多了許多腺體。
我們有時早上起來,接觸到空氣裡的微小粒子,就開始打噴嚏、流鼻水。這是因為身體正在試著清除過敏原、毒素和廢物,讓異物不會更深入呼吸道。而這樣的清理,少不了鼻黏膜的作用。
現在愈來愈多人有鼻塞的問題,其中許多人是慢性鼻炎。鼻炎是鼻腔黏膜的血管和腺體產生的一連串發炎反應,症狀包括鼻塞、流鼻水。也有些人會不斷打噴嚏,甚至鼻涕倒流。許多人因為鼻炎造成嚴重鼻塞,整天都不自在,而讓工作、睡眠、學習、生活受到影響。
但除了鼻炎,其實我們每天都會鼻塞,只是不見得長時間影響呼吸,也就被忽略了。
鼻腔中的鼻甲(也就是鼻肉,覆蓋鼻孔和鼻腔的海綿組織)有濕潤、調節溫度、過濾空氣、控制氣流和感應氣流等作用。鼻甲也能保護鼻內黏膜,幫助黏膜休息及再生。
你可能看過一些傳統的房屋,從外面進到屋裡有一道又一道的大門和小門來分隔空間和內外,方便主人招待客人,也讓住在屋裡的家人有足夠的隱私。我們鼻子內的空間也是一樣的。
每種動物有很不同的鼻子形狀和內部結構,而人類的鼻子有3對鼻甲:下鼻甲、中鼻甲、上鼻甲,在鼻腔分隔出多重的空間,讓調節空氣溫濕度、產生嗅覺、保護嗅球等等事務,都有專門的空間可以處理。
前面計算過,一般成年人的鼻腔24小時要處理近萬公升的空氣,如果鼻腔黏膜沒有汰換和修復,很快就會失去功能,難以運作。
1895年,德國醫生凱澤(Richard Kayser)注意到一個現象,他稱為「鼻週期」(nasal cycle)。在白天清醒的時候,兩個鼻孔中的一個會因為鼻甲充血而有點堵塞,而另一個鼻孔則保持通暢。2個鼻孔會輪流充血鼻塞,大約過1到4小時就交換過來。
關於這種鼻週期,有一種說法是,讓2個鼻孔的內腔各自輪流得到休息。充血的那側黏膜可以休息和再生,而讓沒有充血而通暢的另一邊進行主要的呼吸工作。一段時間後,再交替回來。
西醫到19世紀才注意到鼻週期,然而,就我所知,印度最古老的瑜伽經典早就談到了鼻週期。這一點,我會在這本書後面再多談一些。
讀到這裡,我相信你已經開始好奇,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輪流鼻塞。
其實一個小小的動作,就可以知道當下哪個鼻孔比較暢通:你將食指平擺在兩個鼻孔前,正常呼吸,沒幾秒就可以從氣流的強度體會出來。
當然,你也可以用手指堵住一個鼻孔,鼻子吸氣,然後堵住另一個鼻孔,吸氣。從吸氣的順暢度,你也能知道哪個鼻孔比較暢通。
許多其他因素,包括姿勢、溫度差異、空氣裡的刺激物、飲食和壓力,都會影響鼻甲的狀態。舉例來說,我們趴著按摩時,有時候也會發現自己鼻子塞住了。只要換個姿勢,鼻塞通常也就消失。
愈來愈多人有鼻塞的困擾,除了呼吸不順,還會造出張嘴呼吸和過度呼吸的問題。我在這裡要提醒:若要取回呼吸的通暢,別忘了我們自己本來就有這個能力。
舉例來說,讓身體動起來,可以在幾秒到幾分鐘就讓鼻子暢通,促進氣體交換和體內組織取得氧氣。這種透過運動讓呼吸暢通的效果,可以持續到運動後30分鐘。此外,讓身體接地,像是光腳走路,也有助於鼻子暢通,讓人呼吸輕鬆起來。
本文摘自《呼吸,為了療癒》/楊定一(醫學博士)/天下生活
社區經營必備的三本經典好書:
★開會沒有您想像中的容易,一定要買書學習!
如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 「我愛社區」 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