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洪辰竺報導】
排便是每個人日常中重要的例行公事,相信在上完廁所後,你也曾經默默觀察過便便的不同型態,它有時浮,有時沉;有時粗,有時細,有時甚至還會發現一些不同的顏色變化,究竟這些情形是否正常呢?事實上,大便的型態和飲食息息相關,醫師表示,想要大出漂亮的大便,可以藉由控制攝取不同種類的纖維素的比例來達成!
大便下沉與否決定於非水溶性纖維素攝取多寡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鍾雲霓醫師在其臉書粉絲專頁中指出,許多患者曾向她表示擔心自己的糞便型態,如大便浮沉、大便粗細及顏色等等,甚至揚言要寄大便給她看;對此,鍾雲霓醫師表示,大便的型態和飲食的關係相當密切,會隨著攝取食物的不同而跟著改變,並一一做出詳細解釋。
首先,鍾雲霓醫師指出,大便會下沉與否,和從食物中所攝取的非水溶性纖維素含量多寡有關,非水溶性纖維素不溶於水,在腸胃中像是吸水的海綿,多補充非水溶性纖維素,可以增加糞便的蓬鬆度,讓大便浮出水面。
至於在日常中有哪些食物含有非水溶性纖維素?鍾雲霓醫師表示,非水溶性纖維素又細分為纖維素與半纖維素,纖維素代表食物包括全穀、糙米、豆類、根莖類、綠色蔬菜類、菇類;而半纖維素是黏稠的多醣類,代表食物有海藻昆布、全穀類、麩類、芥菜,假如不愛吃菜,也可以多吃昆布海菜。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腸胃科主任邱啟賢醫師也曾受訪表示,若三餐的膳食纖維攝取量足夠,健康的大便應該會浮在水面上,且味道很淡、沒有什麼臭味。
日本漢方藥劑師堀江昭佳在其所著《日本百年漢方藥局的排濕溫養》一書中也曾提到,糞便除了水分以外,是由腸道菌、食物殘渣、剝落的腸黏膜所組成,其中膳食纖維的量越多,糞便就越容易浮起,因此若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大便就容易下沉。
大便硬又黏不容易排出,可能是水溶性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另一方面,鍾雲霓醫師表示,某些患者在排便時雖感到有便意,但糞便黏得像給小朋友玩的軟黏土而難以排出,此時應該注意多攝取水溶性膳食纖維,增加糞便中含水的膠狀成分,同時也能提供腸道好菌足夠的養份運作以有效軟便。
至於吃哪些食物可以攝取到水溶性纖維?鍾雲霓醫師指出,水溶性纖維又分為植物膠和果膠,其中,燕麥、車前子、愛玉子等食物溶於水後,都會像果凍般呈現水水的質地;而吃下橘子、蘋果、梨子、香蕉、秋葵後,當中的果膠可以在糞便內形成潤滑的水溶性膠狀質地。
日本第一酵素名醫鶴見隆史在其所著《不生病的關鍵秘密》一書中指出,膳食纖維是指食物中無法消化的成分,分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兩者各司其職,均衡攝取不但有助排便、腸道健康,近年研究也發現,可以幫助預防大腸癌、心肌梗塞、糖尿病及肥胖等文明病。
大便呈現黑綠色:吃太多油炸、腸道水量不足
除了大便的浮沉、粗細外,想必大家最關注的就是大便的顏色了!鍾雲霓醫師提到,有患者會對於墨綠色的糞便有疑慮,想要讓自己的糞便變成淺黃色「看起來比較正常」。對此,鍾雲霓醫師解釋,糞便的墨綠色來自膽汁,但偶爾發生並不用太過擔心,可能是油炸物吃太多,導致膽汁大量分泌,加上腸道水分不足時,糞便就會呈現墨綠色;另外,當腸道發炎或受到刺激,導致膽汁來不及在腸道中和腸道菌發揮作用時,就會以原本的綠色表現出來。
邱啟賢醫師曾受訪表示,由於膽汁為墨綠色,小腸中食物的殘渣,通常也會被膽汁染成墨綠色,經過腸胃道細菌作用後,會再轉變為黃色;當大便呈現墨綠色,可能代表消化不良、腸道細菌作用不足,或是腹瀉等原因所導致。
此外,鍾雲霓醫師提到,當大便呈現灰白色時,反而是較需要注意狀況,當糞便出現灰白色,代表膽汁進入腸道受阻,可能是因為膽道腫瘤或膽道閉鎖,事態相對較嚴重。
由於好的腸道菌種能帶來好的糞便,所以應該先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胃腸道帶來好菌種,如此一來才能製造好糞便,為了達成目的,平時應攝取足量的水份和纖維質,就算不特意攝取益生菌,腸道自然會篩選出適合生存的好菌,所以光是好好吃青菜水果,就有保養腸道的效果。(早安健康)
社區經營必備的三本經典好書:
★開會沒有您想像中的容易,一定要買書學習!
如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 「我愛社區」 按吧!
●醫學博士:最護心血管早餐第一口這樣吃.降壓通血路
●36歲工程師猝死!這些前兆是身體的SOS
●慈禧落魄逃往西安!向他借30萬 竟只還他4字
●物管人員(含總幹事)精進班.又來了!有進修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