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 / 2023.1.12
連比較早出社會的7年級生都這麼慘了,就更別說10年後才出生的8年級生了,這20年來,也因為房價飆漲而加速擴大老年人與年輕人的財富差距,讓世代差異的鴻溝越來越大、對立的立場也越來越激烈。
比方說,老年人無法明白年輕人的躺平文化,不懂為何現在的年輕人就是不肯像他們當年那樣吃苦,只想挑光鮮亮麗的工作、只想過著安逸的生活;但年輕人則認為,老年人只是剛好搭上經濟起飛順風車的既得利益者罷了,自己都已經忍受不合理的低薪與過長工時了,為什麼還要被酸不夠努力?每個月繳完了房租,連想要活到月底都很困難了,怎麼可能奢望買房這件事?
而當買房真的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時,過於遙遠的目標,會使得年輕人失去努力的目標和動力,轉而傾向及時行樂把握當下。當一個國家的年輕人都失去了奮鬥的理由,這個國家還剩下什麼希望呢?
很多長輩會說:「既然嫌薪水低,為什麼不創業?」
嗯,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我們看看今周刊在 2019 年的一份創業報導,該報導引用經濟部的《中小企業處創業諮詢服務中心》的統計數據:一般民眾在創業第一年,倒閉的機率大約是 90%,也就是說,一般人如果要在臺灣創業,就是九死一生的選擇,而5年後還能活著的新創公司,只剩下 1% 左右,也就是5年後你的生存率只有1%,跟大樂透的總中獎率(1/32)差不多,還輸給威力彩的總中獎率(1/9)。
請問:勝率只有 1% 的創業,你會想去嘗試嗎?如果是成功率只有 1% 的手術,你敢冒這個風險嗎?
可是,如果你將創業資金拿去投資房地產,結果就不同了,只要你不要在錯誤時間點短進短出(例如 2015 年買、2016 年賣),基本上勝率就是 100%,只是漲多漲少的差別而已,還不需要你絞盡腦汁去經營公司、思考策略、管理員工、成本控制等等,同時,創業還要配合政府的規定、政府說多少稅你就得繳多少稅,一毛錢都跑不掉,但如果你選擇炒房,不但法規對炒房者相當寬鬆,甚至稅務成本還更便宜(檯面下有一大堆不能說的避稅方式)。
因此,比起壓力大到搞壞身體的創業,選擇炒房反而更輕鬆、更好賺,風險還更低,導致年輕人很難靠冒險創業加自身努力,獲得財富與翻身機會,使得大量的熱錢都進入了不動產內、傷害了有生產力的實體經濟,這也是為什麼臺灣的富豪榜,幾乎都被大地主霸榜的原因。
說個小故事給你聽。
曾經有位粉絲跟我說,他父親在 2000 年的時候,將臺北的一間透天厝用 2,000 萬賣出,作為自己的創業基金,然後帶著全家到德國生活打拼。經過20年辛苦創業的日子,他爸爸已經拚到將近8,000 萬的資產,成為無庸置疑的有錢人。結果當他們全家 2021 年回臺灣退休時,他父親去看了一下當年賣出的透天厝,現在的行情竟然已經超過 1 億 2,000 萬!害他爸爸突然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這20年到底是在忙什麼。
我相信這類的故事,說不定你也聽過不少。臺灣目前的制度是哪裡出了大問題呢?
一、持有成本太低
1. 房屋稅+地價稅
我們最常聽到的,肯定就是臺灣極低的持有成本,也就是房屋稅和地價稅。
房屋稅是針對你持有的住宅課稅,地價稅則是針對你持分的土地來課稅,目前臺灣的自用房屋稅稅率為 1.2%,土地稅則是千分之 10 至 55,不過呢,由於房屋稅是用政府的評定現值來計算(低於市價),土地稅也因為一般住宅持有的土地面積極小(例如電梯大樓社區),因此兩者加起來的持有稅相當低,你每年繳給社區的管理費,說不定還遠大於持有稅成本。
如果你仔細計算一下還會發現,持有一輛車的稅率,都比持有不動產還高一些。不過,也因為臺灣擁有世界級低廉的持有成本,自然吸引滿手現金的有錢人,將資金擺到房地產內避險,因而順勢推升了房價。
2. 囤房稅
第二點則是近年吵得沸沸揚揚的囤房稅(又稱空屋稅),什麼是囤房稅呢?就是針對屋主持有的「非自用(不是自己居住使用)」的閒置住宅,課徵較高的房屋稅,因此才被稱作囤房稅。
根據內政部於 2022 年的統計,臺灣總體空屋率為 9.13%,有超過 81 萬戶的空屋沒有人使用(政府對於空屋的定義是:低度用電住宅),也就是平均每10間房大概就有一間房子是空著的,以先進國家的標準來看,如果空屋率能夠降到 6% 以下,算是比較健康的供需市場;如果空屋率降到 3% 以下,則是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住宅也能妥善分配給大多數人來使用,因此政府才希望用囤房稅的方式,將這些空屋逼入買賣或租賃市場,緩解高房價與高租金的問題。
所有人都知道臺灣需要囤房稅來解決囤房問題,但吵了這麼多年的囤房稅,只有臺北市於 2014 年先行實施(非自用的房子在 2戶以內課徵 2.4%、3 戶以上課徵 3.6%),而其他縣市的囤房稅,則是耗時了8年的時間,才在 2022 年的 7 月份要上路(大方向是2 ∼ 5 戶的非自用住宅課 2.4%、5 戶以上課徵 3.6%)。
以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稅率尚不足以提高屋主出售或出租的意願,原因是這些屋主在過往的經驗,他們持有房子每年帶來的漲幅都遠高於囤房稅,這就會讓屋主預期心態相當高,寧可將房子繼續擺著繳稅,就算房市變差也沒關係,只要撐到下一波房市多頭再賣出就好。
除此之外,非自用住宅還存在一些界定上的模糊空間(例如沒有被公證的出租房),還必須同時符合空屋的條件,因此在相關配套措施還不夠完整的情況下,囤房稅能產生的效果相當有限。
二、房貸利率太低、還款期限太久
另一個促使房價上升的因素,就是銀行給予購屋者過於寬鬆的貸款條件,導致銀行的資金能透過盲目進場的消費者,源源不絕地注入房市內。
比方說,早期房貸的還款期限只有20年,但由於房價越來越高,為了讓購屋者可以在還款上更輕鬆,於是銀行開始將還款期限延長至30年,近年還有出現40年的方案。
看看《銀行法》第 72 條之 2:「商業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的 30%」,這個又被稱為銀行不動產的放款天條,也是金管會會注意的標準,目前央行認為臺灣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還是偏高,希望努力至少先降到 35% 以下。
作者簡介_國際超級房仲 李昌鵬(Zack)
2015年開始經營個人品牌《國際超級房仲》。2020年10月離開房仲業後,創辦了「業務品牌學院」線上課程,希望培養出大量靠「誠實」來做業績的品牌業務員,網友也會稱他為Zack老師。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出版 《破解黑心話術【購屋超級攻略】》
社區經營必備的三本經典好書:
★開會沒有您想像中的容易,一定要買書學習!
如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 「我愛社區」 按吧!
●買房全是「未來價」!專家:明顯是虧了
●開工放鞭炮後 碎屑「掃進儲藏室」 整棟樓給燒了!
●沒心臟病也猝死元兇是它!「打呼聲」示警
●房價驚現崩盤前兆?帥過頭斷言連跌10年:步日本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