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林辰晏報導】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古代人們生活必需品,然而現代生活反而離不開糖,或者,很難避免糖。根據台糖公司統計顯示,台灣一整年糖的消費量是60萬噸,平均每人每年吃掉25公斤的糖,其中又以含糖飲料跟各式各樣的甜點為主。有些人是有意識地去吃甜點來療癒自己,然而也有很多人是在不知不知覺中吃下了過多的糖份,除了明顯標示在外包裝,或平常大家熟稔的糖果餅乾以外,到底還有什麼食品是隱含這些讓人又愛又恨的糖份呢?
無形中的嗜糖症
難以拒絕甜點的療癒感,小心就是糖上癮的徵兆!有研究指出,攝取糖分會成癮,稱為嗜糖症。大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蔡瑞修醫師曾在大愛電視台採訪時提到,嗜糖症和基因有關,人的大腦對於糖類攝取會有產生滿足感的的正向回饋,當正向回饋沒有得到適當控制時,大腦為了想一直獲得而反覆攝取,易造成過量。
台中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宋育民醫師同樣在受訪時表示,攝取過多的糖會轉換成身體脂肪,尤其變成內臟脂肪,外觀上腰圍可能變大,生理上容易造成血糖代謝異常,往往是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的元兇。
多數人都知道攝取過量糖份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但往往只對明顯標示或肉眼看得出的糖有所警惕,沒有意識到自己卻在無形之中,吃進不少添加的游離糖。世界衛生組織對於成人與兒童的糖總攝取量建議是,減少到當日能量攝取的10%,以一個熱量攝取1800大卡的人來說,當日總糖攝取量建議是:1800大卡×10%÷4大卡(每1克糖的熱量)=45g的糖(一顆方糖約為5公克),如果可以將攝取量降低至5%以下或是25克以內更為理想。
游離糖?隱形糖!會在哪出現?
2015年美國一項在大學與社區進行的研究顯示,最容易讓大眾吃超過自己預計的份量,無法停下來類似「上癮」症狀的食物是同時含有糖跟脂肪,例如巧克力,冰淇淋,餅乾跟蛋糕。此外,鈉含量似乎也有影響,因此薯條、洋芋片和披薩的排名也很前段。這些食物的調味直接看上去好像和糖沒有關係,但其實為了平衡或突出風味,糖就好像隱形了一樣,被添加不少在裡面。
而世界衛生組織從2003年就開始重視「游離糖 (free sugar)」對健康的影響,因為含糖食物會使飲食品質低落,與肥胖和慢性疾病的風險息息相關。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指引中,對「游離糖」的定義是:「涵括所有由食品加工生產業者、烹飪調理廚師與消費者自己添加在食物與飲料的所有單醣和雙醣成分,以及蜂蜜、糖漿、果汁與濃縮果汁中天然存在的單醣和雙醣成分」。
很多人以為天然的蔗糖、黑糖、牛奶或蜂蜜就是好的糖,所以覺得以這些糖取代甚至多吃也不會對健康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其實以世界衛生組織對游離糖的定義來看,其實所謂「天然」糖裡面的組成,和添加糖是大同小異的,所以還是需要注意攝取的量,不要以為「天然」就無害!
怎麼避免、辨別傷身的糖?先從讀標籤開始
英國BBC在2022年1月發表的文章指出,想區分天然糖額外添加的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試著從食物成份表中查看糖分含量,但現在食物來源多種,糖也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從一些科學名稱,比如,右旋糖(dextrose)、蔗糖(sucrose)、麥芽糖( maltose)、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轉化糖(invert sugar),到聽起來更天然的糖,比如,糖漿(molasses)、麥芽精(malt extract)、糖漿(syrup)或花蜜 ( nectar)和濃縮水果等,都是可以在成分中留意的。
然而為了活得更健康就要全面禁糖,似乎有點過於嚴苛了,或者我們可以慢慢從生活中的小地方開始做起!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是國際知名血液學權威的伍焜玉院士在其著作《護心時代:心血管不暴走!國際血液醫學權威教你守護健康的七堂課》中就建議,選擇精美的甜點,吃小塊就好,或避開糖果、餅乾、甜度高的小吃及飲料。(早安健康)
社區經營必備的三本經典好書:
★開會沒有您想像中的容易,一定要買書學習!
如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 「我愛社區」 按吧!
●癌症前兆總讓人意想不到!10個早期症狀都在暗示你
●台大醫師777保健法瘦8kg降血脂、逆齡回春!
●蕭何用計殺了韓信!引申出一成語 如今成為口頭禪
●夫妻「賣預售屋換成屋」!找錯專家諮詢 秒噴45%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