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藍若水報導 / 2021.7.1
相互不交談、不接觸也可能感染到新冠肺炎?最近新冠疫情略見平緩,但高雄市鳳山一棟大樓傳出有2戶5人確診,且根據了解,確診者並不相識也不位於同樓層,毫無接觸的情況下為什麼會感染呢?專家表示「電梯」可能是感染據點。
同棟大樓1出入口 電梯不只載人還載病毒
根據新聞報導,高雄市衛生局在接獲鳳山某大樓確診通報後,即提高警覺,在調查住戶、調閱監視器及環境觀察後,發現該棟7樓住戶有先前仁武家庭群聚感染案2名確診家人,隨後幾天,3樓1住戶3人出現症狀,經篩檢後確診染疫,但兩家人毫無交集、平常也不太會見到面,為什麼會造成群聚感染?
高雄長庚醫院高雄胸腔內科林孟志教授表示,由於大樓為舊大樓,上下出入只有1個電梯,且空間狹窄,最多乘載3-5個人,林孟志教授指出應考慮到新冠病毒還可能包括接觸感染,認為有必要做清潔消毒及篩檢所有住戶的處理,因此衛生相關單位採取清零計畫。
對此,急症科醫師黃軒也於臉書發文解釋與電梯相關的感染。許多人認為電梯危險處莫過於按鈕,或是電梯內沒有其他人,就沒有傳染風險。但是,若是在電梯內咳嗽、打噴嚏,病毒飛沫可能沾染到牆壁或地板上,整個電梯都可以是病毒的窩;加上傳統電梯為封閉式設計,風扇與空調僅有製造電梯內對流的效果,實際上空氣並未對外流通。在此情況下,反而會讓人吸入微小飛沫的機會增加。
因此黃軒醫師提醒,進出電梯務必配戴好口罩,接觸壁面或按鈕建議以鑰匙、牙籤、衛生紙等小物間接接觸,另外出了電梯,更要記得清洗雙手,杜絕帶著病毒走的可能。
「秒」傳染 專家:不可能
而除了電梯群聚感染,近期網路上瘋傳「短時間接觸」造成感染的新聞,其中一例為中國廣州,僅因為與確診者擦肩而過「接觸14秒」,並無實際交談與接觸就確診,引發熱議;另一則新聞則是屏東的Delta變種病毒案例,從祕魯返台、居家檢疫中的阿嬤,自稱只在戴口罩的狀況下外出丟垃圾時,與同樣戴口罩的鄰居相隔1~2公尺短暫交談1分鐘,但後來鄰居也確診,更引發相關本土群聚,至6月30日已累積15人確診。
針對中國廣州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分析個案感染需要有全面性的資料,單一的時間、地點並不能完成感染源的確認;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指出,「14秒完成傳播是危言聳聽」,新冠病毒主要還是透過飛沫傳染途徑,並不像以空氣傳播的麻疹病毒,可以1傳18~20人。
而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也在接受訪問時,對屏東相關案例表達看法,他認為在短時間、無接觸的狀況感染新冠病毒幾乎不太可能,應該要納入其他活動途徑,以利釐清傳染途徑。
短時間、無近距離接觸傳染得符合2條件
不過除了台灣、中國地區,國外也有以秒計算就受到感染的類似案例,凸顯新冠變種病毒的可怕性,但根據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空氣傳播專家諾克絲(Catherine Noakes)的說法,要達到短時間、非近距離接觸感染的話,須滿足感染者體內病毒量超高,足以散傳更多病毒粒子的條件;確診者得呼出大量病毒,且前提是最近距離者也剛好吸進空氣,諾克絲認為,很難去保證這是否會發生的可能性,但機率極低。
面對新冠病毒的威脅,尤其是傳染力更高的Delta病毒,美國布朗大學(Brown of University)急診醫學副教授蕾妮(Megan Ranney)則提出避免染疫的建議:
1.完整接種疫苗
2.避免到疫苗接種率低的國家
3.打不到、但又不得不去疫苗施打率低的國家,需維持自身免疫力、戴口罩
4.呼籲親友打疫苗
社區經營必備的三本經典好書:
● 仗議執言
●驚爆台灣議事醜聞
● 再爆台灣議事亂象
★開會沒有您想像中的容易,一定要買書學習!
如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 「我愛社區」 按吧!
●開會沒有您想像中的簡單,一定要看這些書。
●黑道占據北台灣最大社區 數千萬管理費成主委金庫
●管理費哪有這種收法?專家:住戶看到都想賣屋了!
●台新董娘慘賠1700萬!鄰居靠一招「賣到最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