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儘管推動房地合一是推動稅改而非打房,但無可否認地,在初步規劃難產之下,確實是造成選後房市買氣依舊遲滯的主因之一;而且目前看來,也愈來愈像部分業者指控的『證所稅翻版』。然深入了解事情始末,我們將清楚發現,讓房地合一課稅成為證所稅翻版、最後未竟全功的罪狀上,到底該寫上誰的名字!
表面上看,財政部毫無立場或原則可言,形同自廢武功,難辭其咎;因為他們去年辦完公聽會後,先放棄了中研院賦稅改革建議書建議,及原本規劃的併入綜所稅課徵,改為分離課稅;然前者更符合量能課稅大原則,理由是同樣賺100萬,對受薪階級,和對錢滾錢的高端資產族來說,意義當然不同。
接著,在某些壓力之下,財政部先拋出『對大家不利就不推』的詭異言論,接著又據傳將放棄稍早拋出的累進課稅規劃,改為單一稅率,但這離量能課稅又更遠了。道理相同,房產交易利得10萬和1000萬都課徵20%的稅率,請問賴姓藍委,這豈又符合量能課稅及租稅公平原則?賺10萬課5%,1000萬才課45%,或一視同仁全部課20%,請問吳姓綠委,哪個才比較可怕?
可悲的是,一年來房地合一課稅規劃的一系列改弦易轍,還真的儼然變成證所稅翻版。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要質問,這究竟是誰造成的?是愈來愈買不起、住不起的庶民老百姓?倡議改革的民間團體?提規劃的財政部?抵抗、反撲的部分業者?還是不知替誰代言的立委諸公?
還有,住展企研室先前已提到,財政部稍早拋出的房地合一初步規畫,也還有很多遺漏未觸及但同樣必須審慎檢視的部分;如實價登錄實施前物件買進價格的認定,外國人交易利得,及問題更大的遺贈稅及持有稅。
另外,近期天母新豪宅「國泰天母」已有實價揭露,但相關訊息也暗藏玄機;因為房仲業者指出,該案不少是以公司名義購買,原因是相較於個人購入,以公司名義購買可省更多稅。因此除了個人交易及贈與行為外,公司或法人購買這部分,恐怕是下一個必須要提出檢討的房產稅改漏網之魚。
總之,現在看來,房地合一的確朝證所稅翻版的道路前進,最後雷聲大雨點小或面目全非,反成改革開倒車示範的機率愈來愈高。然抽絲剝繭可發現,比起實施三年的奢侈稅,房地合一根本形同減稅;因為前者無論有無利得,都以交易額課徵10~15%,後者則是有所得才課徵,部分人士的言論或指控根本似是而非。
不過住展企研室更憂心,如此下去,台灣房產稅制將繼續扭曲紊亂,不但離租稅公平正義愈來愈遠,炒作投機風氣也將重起爐灶、死灰復燃,這對房市長期穩定發展絕非好事。
如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 「我愛社區」 按吧!
擷取自LIFE
更精彩的文章
● 「我說漲、你說跌」房價走勢背離 是誰說的對?
● 水泥工變億元律師 36歲賺13間房子
● 房市冷→房仲保飯碗 良幣要驅逐劣幣
● 房地產物件免費廣告,…
● 營銷是調情!銷售是做愛!
● 成功的人懂得熬,失敗的人懂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