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問題一籮筐,這本書幫您搞定!!
【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 文/李寧 / 2024.4.3】
台灣位於地震頻繁的板塊交界處,國內老屋為數不少,在結構安全問題上再次受到關注;據內政部統計111年數據,全國住宅屋齡中位數為30.6年,較100年底增加6.6年,屋齡50年以上住宅數量達101.4萬戶,相當於每9戶就有一戶屋齡超過50年,住宅老化問題漸趨嚴峻。
有專家談及居家耐震時直言,「老房子的牆不要拆」,為什麼?
台大土木系畢業、專精於房屋結構設計的結構技師在臉書粉絲專頁「生活中的結構工程」分享居家耐震觀念,關於為什麼過去的老房子沒有在強震中發生大量倒塌?他表示,老房子雖然沒有經過嚴謹的耐震設計,但這些老房有一個特點為「隔間磚牆特多」,想要避免老房子在地震來臨時倒塌,最重要的關鍵正是「隔間牆」不要拆。
「生活中的結構工程」解釋,這些磚牆並非被當成抗震結構設計,但當地震來臨時,它卻能發揮如同抗震剪力牆的作用;一旦磚牆沒有被震毀或拆除,它就會和梁柱一起抵抗地震力,尤其承受地震力的能力,甚至比梁柱強上許多,「這是歷次強震老舊房屋雖耐震設計不足,但還不會倒塌的根本原因。」
震後牆壁發現裂縫 結構技師:須盡速修復
另外,「生活中的結構工程」也提醒,倘若經歷某次地震後,發現家裡的牆產生了明顯以前沒看過的、寬度很寬的裂縫,「請一定要認真看待!」
主要原因在於,在強烈的地震發生時,這些牆體在梁柱之前搶先站出來分擔了大部分的地震力,「生活中的結構工程」形容牆體如同「身先士卒陣亡在沙場」。
面對這些地震中損毀的牆面,他建議在震後應該盡速修復補強,讓他們在下次強震來襲時,才能繼續挺身而出保護大家的安全。
購買中古屋 3大觀察重點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表示,很多人購買中古屋,都直接搭電梯前往屋內看屋,事實上外觀、公設更要注重。戴雲發表示,中古屋首要注重3大要點,第一,是否位於土壤液化區,921地震以前沒有針對土壤液化有相關的法規規範,地震來襲時是相對更加危險的。
第二,避開大T、大L、大U等建築結構型式,早期結構分析程式計算工具比較不足,沒辦法對複雜的建築結構有完整的分析設計,且在轉角處易產生扭力,造成裂縫。
第三,觀察建築外觀、公設及屋內空間,這部分觀察重點在於有沒有45度角的裂縫,若有,代表建築結構已遭到破壞,外觀是否有磁磚掉落情形,千萬別忽略了地下室、樓梯間,停車場、公設空間,牆面有沒有龜裂、滲水問題,是否有45度角裂縫,尤其是樓梯間、電梯牆是地震來時承受最多地震力的地方,管理較差的社區不會特別整理樓梯間,走樓梯才能看到建築物真實的面貌。(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社區必備的三本經典好書:
●仗議執言
★開會沒有您想像中的容易,一定要買書學習!
如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我愛社區」 按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