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 林麗珊 / 2023.11.15
房地產行業,常被稱為經濟的火車頭產業。
隔著太平洋,台灣與美國兩地的房地產市場,如今都出現一樣的特徵——量縮價揚。
美國8月成屋銷售量只有疫情期間房市高峰的6成;但標普凱斯席勒全國房價指數卻來到歷史新高,年成長2.6%。
台灣今年前8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較去年同期減少13.17%;但清華安富房價指數年成長5.43%。
房市冷清,這個火車頭產業將成為2024年兩地經濟衰退的前哨站嗎?要解答這個問題,得先仔細檢視台美房地產量縮價揚的真正原因。
美國房屋供給量創70年新低,所以價格不墜
在美國,30年房貸利率從3%迅速攀升至將近8%,是25年新高,房貸需求一路下滑至1995年以來最低水準,美國不動產市場早已疲態盡現。
「房地產行業的某些部份受到壓力,例如房地產仲介、房貸業務、裝修行業、搬家,服務房屋購買者的產業都處於衰退,」 PIMCO董事總經理暨企業特殊機會主管威爾斯坦(Jamie Weinstein)說。
需求不振,照理講房價應該要跌,但美國房價經歷短暫下跌後,卻仍撐在高點,原因是供給量太少。
低利時代買房的自住客和建商,絲毫不急著賣房,這使得房屋供給量達到1950年來新低,也使房價降不下來。
高房價、高利率,讓《彭博》不禁形容,「現在是1980年代以來最難負擔的房屋市場。」甚至可能進一步推升通膨,美國住房成本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約3成,佔核心CPI 4成,如果房價持續飆升,很可能推升住房成本,讓聯準會更難抑制通膨。
不僅住房市場陷入僵局,聯準會金融穩定報告更將商用不動產列為頭號風險。疫情後大家並沒有回到辦公室,大量商辦空置,根據高力國際的調查統計,科技創新重心的舊金山,今年第一季商辦空置率創下歷史新高的23%。
美國商用不動產變成銀行頭號風險
房貸需求少,商用不動產租不出去,兩者都直接衝擊美國房貸公司、社區保險與商業銀行的獲利。以承作商用不動產放款的美國區域型銀行ETF為例,現在價格已經下跌至3月中小型銀行倒閉潮時的低點。
威爾斯坦看見許多金融機構都同時受到資金緊俏、獲利下滑的壓力,讓銀行不得不開始變賣手中資產籌資。不過,目前金融資產的折價幅度,還不到金融危機時的折價幅度,這表示市場還不夠恐慌。
但房地產升高不是因為買氣,而是因為房少,這已代表目前的美國景氣難以為繼。
台灣受高利率衝擊較小,五大行房貸放款利率從1.36%小幅攀升至2.08%,加上有新青安貸款舒緩首購族的壓力,所以民眾感受似乎並不強烈,也沒有出現賣房潮。
因此雖然價未跌,但建商明顯感到天色變了。
首先,就是銷售量明顯降溫,建案整體銷售率從2021年的超過7成,下滑至目前約5、6成。台經院預估,今年買賣移轉棟數將從去年的31.9萬棟下滑到30萬棟,住宅、商用不動產及土地交易皆衰退。
傳統火熱的中秋檔期今年也熄火,591新建案調查,六都與新竹地區928檔期推案量共6757.8億,較去年同期年減16.4%,為3年來首度衰退。
台灣房市明年繼續溫涼,成交量會再縮
台灣經濟研究院總監劉佩真分析,2024年台灣房市會延續今年溫涼的景氣,呈現成交量再縮,價格繼續盤整的狀態。
為什麼成交量會再縮?因為沒有新房子賣了。從平均地權條例預售屋不可轉讓的討論開始,到今年7月正式上路,預售屋市場已急凍。建商審慎控管財務,所以推案、建照量都創下3年新低。
2019年開始的房市熱,推案爆大量,因為預售屋賣得好,建商容易週轉,交易額從8000億成長到1.5兆以上,佔市場比重約3成。
然而,隨著預售冷卻,建商得要消化過去幾年的大量推案。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分析,未來每年建商手上至少會增加3萬到5萬戶待售成屋。
建商「以拖待變」,不買地、不開工、不推案
待售餘屋多,表示買氣差,建商也有清庫存的壓力。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表示,如果新屋銷售狀況持續走低,財務體質差的建商和投資客就可能會撐不下去。
所以多數建商乾脆以拖待變,不買地、不開工、不推案。
體質良好的大建商,一邊養地,一邊消化手上的建案;家底不夠的中小型建商,乾脆當起小地主,把手上的土地盤出去,或者與大型建商採取合建模式,減輕財務壓力。
「現在銷售率這麼低,建商乾脆不推新案了,只要不蓋,央行土建融根本管不到,建商就5年抗戰,」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說。
他認為,要到明年總統大選後,建商觀望情勢變得明朗,推案市場才有可能再次活絡。
不過,他也示警,2024年第一季將進入密集交屋期,某些過往投機客集中的區域,如竹北、北高雄楠梓、仁武,以及台南善化、仁德、安平、新市等地,如果空屋率高,就有可能導致一波新屋賣壓,房價有修正的機會。(天下雜誌 責任編輯:黃韵庭)
社區必備的三本經典好書:
● 驚爆台灣議事醜聞
★開會沒有您想像中的容易,一定要買書學習!
如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我愛社區」 按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