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顏瑞田 / 2022.7.22
國內房市去年強漲,今年下半年至2023年,房市將面對五大利多因素、以及六大利空因素,「下半年的漲勢,將不再像去年那麼」,將成價穩量縮格局,而2023年房市,因先建後售的風潮,新成屋將回到市場銷售,導致去化時間將拉長,轉入買方市場機率高,「明年是我比較擔心的」。
富住通商用不動產、國立屏東大學、與高雄市估價師公會,22日下午在漢神巨蛋舉辦「2022年商用不動產市場研究發表會」,國立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教授楊宗憲,以「臺灣住宅市場的趨勢與變化,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房市展望」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楊宗憲表示,就供給面來看,國內過去三年的建照數量大約50萬戶,等於是歷史平均值六年的量,顯示供給量增,需求方面,因少子化因素,新增家戶數減少,有導致首購需求降低的疑慮。
他說,少子化的趨勢之下,房市交易量減少,將成常態,建商關心的焦點之一,反而是思考推出何種型態的產品,推小宅?或是高齡宅?
楊宗憲指出,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房市,將有五大利多因素撐盤,包括央行累積升息幅度偏低,對房市影響有限、內政部打炒房修法延遲,打炒房風向轉趨緩和、土地營造成本居高不下,支撐房價不墜、先建後售風潮,短期形成供給短缺、以及通膨預期刺激置產需求等。
但,也有六項利空因素,將考驗房市,包括美國將持續大幅升息,央行終將「有感跟進」,壓縮建案成本,壓抑剛性需求、房價上漲及升息,壓縮實質租金報酬率,不利投資需求、打炒房法案已進入立院,仍有機會三讀實施,壓制投資需求、股匯雙殺,熱錢外移,壓縮房市資金動能、先建後售緩售潮,將使年底至明年供給爆量,去化拉長、中小建商受制資金管制與建案成本,有引發爛尾樓、或破盤價機率等。
楊宗憲認為,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房市面對的五項利多因素,屬於短期利多,但六項利空因素,多為中長期因素,因此,2022下半年房市,將屬於價穩量縮格局,而2023年房市,去化時間將拉長,轉入買方市場機率高,買方議價能力變大,賣方的態度會軟一點。(工商時報)
社區必備的三本經典好書:
● 驚爆台灣議事醜聞
★沒看過這些書,請別說很懂開會。
如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我愛社區」 按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