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陳秋雲/台中即時報導/2021.8.8
「台中市鼓勵宜居建築設施設置及回饋辦法」已實施滿2年,以一社區一公園的概念,鼓勵開發商及建築師把綠化植栽引入市民居家空間,不少建商也以當賣點。都發局長黃文彬指出,截至今年7月底已核准63案,植栽面積相當於多1.2座文心森林公園,最慢3年,等建物完成後,可為城市添綠意,打造宜居環境。
前市長林佳龍任內推動8年100萬棵樹,盧市府接任後,率全國之先推出「台中市鼓勵宜居建築設施設置及回饋辦法」繼續種樹綠美化,實施2年。
8月5日市政會議修正部分條文,針對鄰里複層式露台放寬設計彈性,規範至少設置一定規模社區共用空間,拉近社區居民關係,規定種植一定尺寸以上的喬木及適合生長、管理維護空間,確認植樹能茂密生長,增加都市綠化比例。
市府參考新加坡花園城市的概念,訂定「台中市鼓勵宜居建築設施設置及回饋辦法」鼓勵建商設置「垂直綠化」及「垂直鄰里空間」兩大類宜居建築設施,包含以立體綠化、跳島概念設計的垂直綠化設施、雙層遮陽牆體及植生牆體,可增加建築物整體造型或提供遮陽節能效果的造形遮陽牆板。
此外,可供住戶集會、休閒、綠化及交誼等複層式露台也列入獎勵的範圍,打造有特色及生態理念的城市發展模式。
台中市每年約有400個案送都市設計審議,市府都發局長黃文彬指出,截至今年7月底共88案申請,已核准63件,共增加1813棵樹木,以一座文心森林公園約1500棵喬木為例,約可創造1.2座文心森林公園。若以小型社區平均約20棵喬木計算固碳量,等於增加90多處小型社區鄰里公園,除了降低空汙及熱島效應,也能綠美化都市景觀。
業者指出,台中推動的宜居建築設計,讓客廳、陽台多了自然綠意,建材成本當然會增加,例如樓地板就須加厚廿公分,但可隔噪減熱更環保,成為建案賣點之一。(聯合報)
社區必備的三本經典好書:
★沒看過這些書,請別說很懂開會。
如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我愛社區」 按讚吧!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