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 孫振義 / 2020.1.21
總統大選過程中,沒有太多篇幅涉及民生政策與觀點,尤其是關乎民眾「房事」的住房政策,如今塵埃落定,為了因應高房價課題,有些住宅政策,政府不妨考慮採用。
一、多元社會住宅政策:蔡政府原先規畫的8年(106至113年)興辦20萬戶社會住宅政策,在時程上恐要延宕,在實踐上也需調整作法。相較於政府興建社會住宅所存在的土地取得困難、建設經費龐大、管理與修繕負荷繁瑣沉重,以較務實的「多元社宅政策」執行,透過政府興建、公有地參與開發案分回,外加「包租代管」(預計共8萬戶),估計終也能達標。
二、住社宅也存頭期款:無論是青年還是弱勢族群,舉凡一定收入線以上的社會宅入住者,政府可規畫將原折扣金額代為轉存,透過多年代存幫住戶積累未來購屋的頭期款或子女教育基金。社會住宅政策因興建與土地取得不易,故可救急、不宜救久!唯有讓民眾住社宅也存頭期款,方能裨益入住社會住宅的民眾有機會購屋、脫貧,也能把有限的社會住宅資源給更需要的對象。
三、補貼租金強化社福:對於許多弱勢族群而言,租金補貼政策不但可以避免集中安置的標籤化問題,更可輔以全方位策略,以結合社會福利與社區照顧關懷等政策,妥善施行政府對於弱勢民眾的關照。比高成本入住社宅的集中安置方式,更可彰顯居住正義。
四、理性推動都市更新:自2015年以來,房屋移轉數量逐年回溫增加,開發商眼見雨過天晴之態,紛紛磨刀霍霍購地準備大顯身手。然而,屆時成屋與預售屋供給數量大增是否衝擊房價雖是未定之數,但若房市不如預期,則建商投資成敗的盈虧雖得自負責任,而被政府鼓舞參與都市更新或危老改建的民眾卻會哀怨政府。是以,建議政府切莫躁進,仍須以理性推動都市更新與危老改建為宜。
五、逐步完成漲價歸公:談到「居住正義」,其主要訴求仍是讓百姓買得起、租得起房子為基礎,政府除了致力於增加人民收入之外,若要穩定房地產價格,逐步讓房地買賣收益漲價歸公是唯一關鍵。雖說「房地合一稅」可以抑制短期投資炒作房價,但是對於長期投資客卻不甚奏效。若能夠制訂法令,讓房地買賣收益透過20至30年期間逐年增加稅率至60%(例如每兩年增加2%),則可緩慢地逐漸讓住宅不再具備投資價值,而是人民安居樂業的棲身之所。
治大國若烹小鮮,欲實現「居住正義」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政府唯有出手得恰到好處,美好的理想方得以實現。民進黨既然再度全面執政,行政和立法部門只要合作必能全面解決房事,只看政府的決心了。(作者孫振義 /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社區必備的三本經典好書:
● 仗議執言
●驚爆台灣議事醜聞
● 再爆台灣議事亂象
★沒看過這些書,請別說很懂開會。
如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 「我愛社區」 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