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周刊提供
最近與房地產相關熱門議題,莫過於全台新屋建案持續出現讓利換成交市況後,房市該於何時「落底」爭議。包括基隆,新北市新莊、板橋、汐止、蘆洲、新店,加上桃園、新竹及中南部都會區皆出現「降價換成交」的指標建案,建案開始讓利換成交市況,對地產業而言亦喜亦憂,喜的是愈來愈多建商願意讓利換成交量,然而,也有不少建商擔憂價格破壞效應會擴大蔓延,迫使他們的建案瀕臨要賠錢賣地步。
適度讓利換成交
雖然整體房市未見起色,但近期仍出現幾個異軍突起相對熱銷的指標建案。建案在強的產品力及價格適度讓利下,成功吸引首購與換屋買盤進場。
例如位於北市松山區的「勤耕延吉」是區段內30幾年來少有的大面積基地,一推出即吸引區域換屋客進場,因勤美、璞真建設的品牌和價格優勢,半正式公開以來已有不錯的銷售成果。另外,位於新北市南新莊的新成屋建案「君泰」,找來北市超豪宅「元大一品苑」同樣的建築團隊打造4,000坪公園綠地捷運宅,也獲得台北首購及區段內換屋客不錯的回響。
我曾多次呼籲,建商在市況好時,就要有危機意識,房價不要拉抬得過快、過高,否則房市反轉時,必將面臨重大賣壓,房價回檔幅度也會較大、較久。建商亂開價、亂喊價習性必須改一改,有些建案根本不按行情開價,開高高然後讓客戶殺到破盤,這樣殺來殺去根本無法成交,凡此種種亂象與比價效應,使各都會區建案在競價中,開出不合理價格面市,建商大膽開價之餘,似乎沒想到購屋者不埋單的後果會如何演變下去。
我一再強調,房地產相關稅賦重稅時代已來臨,造成房市推案和買氣諸多不利,建商應先將手上餘屋去化,再推預售案。現階段強推案,如果房價沒有讓利,使購屋者有感,成交市況不可能樂觀,呼籲建商在房市未見明顯回溫前宜減量經營,降價換成交才是王道。
小英政府上任以來,平抑房價力道未見放寬,要救起已「死死昏昏去」在大U谷底盤整的房地產,絕對沒那麼簡單。房市與股市一樣,沒成交量就沒價,加上1年來台灣景氣的嚴峻考驗,房市短期自然難好。展望後市,建案要能有所表現,除了建案讓利換成交外,重要的是民眾口袋要有錢,景氣面若無實質性突破,房市當然好不起來。
政經環境不友善
市況顯示,台灣建商、代銷及房仲業正面臨空前嚴峻的大洗牌,影響較小的是建商,只要減量經營就可望度過這波房市修正期。然而,代銷與房仲就沒這麼好過了,因為沒有成交量就沒錢賺,特別是房價如果讓利不夠,買方進場速度還是會很緩慢,成交量要有明顯放大,難度仍高。
台灣知名代銷公司創意家及甲桂林,近期陸續開發並承接起泰國、柬埔寨的建案,凸顯出台灣房市已差到不行的窘況。有人問,台灣的資金怎麼一直往外移?答案是「台灣的政經環境不友善」。於是一波波台灣的建商、代銷及房仲業者紛紛往海外不動產傾斜靠攏,到泰國、越南、柬埔寨、美加及澳洲等國找商機的地產考察團一波接一波。某上市建商董座無奈地表示,台灣土地貴,推案又沒有成交量,不能坐以待斃,只好評估往海外買地或合作、合資推案。
倪子仁
淡江大學合作經濟系畢業,擁有25年房地產、媒體經驗,地產資歷完整,經歷:資深記者、大台北房地產市調會理事長、《住展》雜誌研發長、《好房網》社長,現任《時報周刊》社務顧問及專欄主筆。
如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我愛社區」 按讚吧!
更多精彩文章
● 房市回溫曇花一現 真正原因就是「這個」
● 這是一本好書,凡是想要經營社區的都需要它
● 比金融海嘯慘 台灣「窮到只剩下房子」
● 交屋潮將至 "降價潮"隨後就到?
● 台北街道巷弄做了這事 房價跟著大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