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3 12:34:09 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台北市前副市長張金鶚明天出新書「居住正義:你我都能實踐的理想」,他在書中說 ,在追求居住正義這一條漫長路上,政治人物若是「換了位置,卻沒有換腦袋」,不但會花更多時間,也無法完成理想。
張金鶚說,當年他上任副市長之前,最擔心、也感到可能最為難的莫過於議員,實際上也碰到。
他說,某天中午,他才到議會,電話即響起,是一位內湖、南港的議員打來的。
「張副市長,你現在有空嗎?我們先到旁邊的會議室討論討論。」
接到電話,他心中有數,該議員長期關心某建設公司位於東區的建案,數次找上相關局處人員,希望能夠幫該建案爭取更多的容積移轉未果,選在這個節骨眼上找他來個「會前會」。
議員一坐下就拿出建商的陳情書:「張副市長,這個東區的案子,因為是舊案重蓋,希望容積可以超過二倍,你看看,應該是可行!」
張金鶚說,他才講 「這個案子...」,議員立刻接著說,「我先告訴你,業者權益應該受到保障,我認為業者的陳情合理,希望你要全力支持。」
他心想,如果同意,那其他類似的案子怎麼辦?若立刻表明不同意,那麼,會不會影響待會兒的質詢?相關的局處人員會不會很難堪?
於是他說,「這個案子讓我了解一下,我想,這必須要通盤檢討!」決定採取緩兵之計。
很快地,議會質詢正式開始。「我想問張副市長!」議員講著講著突然點名他上台,要求他「將來在進行都市審議時,對於各個建案,在合法的情況下,希望不要損害人民的利益」。
張金鶚說,這個說法,從字面上來看,是十分合理的。但誰能想到,隱藏在這個質詢之下的,其實是個「暗示」? 他說,議員們的請託方式各不同,有施壓的、有質詢很兇,私下很拜託的、也有拉關係的,還有放狠話的(不通過,就杯葛你們相關局處的預算...),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連累到局處人員被罵。
張金鶚表示,在學校教書時,對想法及理念差異太大的人,都抱著「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態度,變成政治人物後,明白不能硬碰硬的蠻幹。若是換了位置,卻沒有換腦袋,將無法在眾多複雜利益糾葛中,找到一個平衡點,追求居住正義不但會花更多時間,也無法達到這個理想境界。
他說,換了腦袋,不表示特別傾向某一個利益或團體,而是在為人民謀福祉的最大前提之下,撇開過去的「小我」思維,追求最大多數人「大我」利益,在做法上要能兼具理性與平衡;這是他從政以來,在人際關係領域上學習到最珍貴的一堂課。
想要及時接受到「我愛社區」的好文章分享, 趕快來 「我愛社區」 按吧!
更精彩的文章
●社區相關行業的福音!社區互聯網可以幫您打廣告!
●快看!新型偽鈔已多人受騙!只看這個「字」就知道!!
● 這是一本好書,凡是有開會的地方都需要它
● 就憑這十個論點! 他大膽預測四年內跌三成
●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 雙北飯店委賣的多了
●連蛋黃中的蛋黃都跌超過一成 其他地區應多留意這些.....